1.首先更新时间
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timedatectl statu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检查服务状态
systemctl stop reflector.servi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禁用 reflector
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确认是否为uefi模式

2.连接网络(无线网卡部分)

iwctl # 进入交互式命令行
device list # 列出无线网卡设备名,比如无线网卡看到叫 wlan0
station wlan0 scan # 扫描网络
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 # 列出所有 wifi 网络
station wlan0 connect wifi-name # 进行连接,注意这里无法输入中文。回车后输入密码即可
exit # 连接成功后退出

3.分区和格式化(使用 btrfs文件系统)

/boot EFI 分区: 500M
/ 根目录
/home 用户目录

lsblk                       #显示当前硬盘状态
parted /dev/sdx             #执行parted,进入交互式命令行,进行磁盘类型变更
(parted)mktable             #输入mktable
New disk label type? gpt    #输入gpt 将磁盘类型转换为gpt 如磁盘有数据会警告,输入yes即可
qui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最后quit退出parted命令行交互

cfdisk /dev/sda             #对安装Arch系统的硬盘分区

##格式化分区
mkfs.ext4  /dev/sdax            #格式化根目录和home目录的两个分区
mkfs.vfat  /dev/sdax            #格式化efi分区
mkswap     /dev/sdax            #格式化swap分区    free -h # -h 选项会使输出以人类可读的单位显示

4.挂载分区

在挂载时,挂载是有顺序的,先挂载根分区,再挂载 EFI 分区。 这里的 sdax 只是例子,具体根据你自身的实际分区情况来。

mount /dev/sdax  /mnt
mkdir /mnt/boot     #创建efi目录
mount /dev/sdax /mnt/efi
mkdir /mnt/home    #创建home目录
mount /dev/sdax /mnt/home

5.镜像源的选择

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##其中的首行是将会使用的镜像源。添加中科大或者清华的放在最上面即可。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ustc.edu.cn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

6.安装系统

必要的基础包安装:

pacstrap /mnt base base-devel linux linux-headers linux-firmware  #base-devel在AUR包的安装是必须的

注意,目前需要首先确保等待 pacman-init.service 服务启动后,才能执行 pacstrap 或 pacman 命令安装包,否则会引发错误使得安装过程无法进行。使用systemctl status pacman-init.service命令来检查当前服务状态。

##必要的功能性软件
pacstrap /mnt dhcpcd iwd vim bash-completion networkmanager zsh zsh-completions #一个有线所需(iwd也需要dhcpcd) 一个无线所需 一个编辑器 一个补全工具

7.生成 fstab 文件

##fstab 用来定义磁盘分区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##复查一下 /mnt/etc/fstab 确保没有错误
cat /mnt/etc/fstab

8.change root

##使用以下命令把系统环境切换到新系统下:
arch-chroot /mnt

9.设置主机名与时区

vim /etc/hostname                #首先在 /etc/hostname 设置主机名
vim /etc/hosts                   # 接下来在 /etc/hosts 设置与其匹配的条目
加入如下内容:
    127.0.0.1   localhost
    ::1         localhost
    127.0.1.1   arch.localdomain arch

ln -sfv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           #随后设置时区,在 /etc/localtime 下用 /usr 中合适的时区创建符号链接

hwclock --systohc                #使用如下命令将系统时间同步到硬件时间

10.设置 Locale

Locale 决定了软件使用的语言、书写习惯和字符集。
编辑 /etc/locale.gen,去掉 en_US.UTF-8 UTF-8 以及 zh_CN.UTF-8 UTF-8 行前的注释符号(#)
vim /etc/locale.gen
然后使用如下命令生成 locale:
locale-gen
向 /etc/locale.conf 输入内容:
echo 'LANG=en_US.UTF-8'  > /etc/locale.conf

11.为 root 用户设置密码

passwd root

12.安装微码

##通过以下命令安装对应芯片制造商的微码:
pacman -S intel-ucode # Intel
pacman -S amd-ucode # AMD

13.安装引导程序

pacman -S grub efibootmgr   #grub是启动引导器,efibootmgr被 grub 脚本用来将启动项写入 NVRAM。
        -S 选项后指定要通过 pacman 包管理器安装的包:
            grub —— 启动引导器
            efibootmgr —— efibootmgr 被 grub 脚本用来将启动项写入 NVRAM
            os-prober —— 为了能够引导 win10,需要安装 os-prober 以检测到它
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 --bootloader-id=ARCH        #--bootloader-id=ARCH —— 取名为 ARCH        --efi-directory=/boot —— 将 grubx64.efi 安装到之前的指定位置(EFI 分区)

接下来编辑/etc/default/grub 文件,去掉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一行中最后的 quiet 参数,同时把 log level 的数值从 3 改成 5。这样是为了后续如果出现系统错误,方便排错。同时在同一行加入 nowatchdog 参数,这可以显著提高开关机速度。

vim /etc/default/grub
##最后生成 GRUB 所需的配置文件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14.完成安装

exi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退回安装环境# 
umount -R /m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卸载新分区 
reboo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重启 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